• 当期目录
  • 最新录用
  • 过刊浏览
  • 下载排行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显示模式:
    2024年第43卷第4期
    技术经济:2024,43(4):1-14.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41619
    [摘要] (109) [HTML] (0) [PDF 2.57 M] (100)
    引用本文: 吴继飞, 万晓榆.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J].技术经济2024,43(4):1-14.
    摘要:
    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如何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及时空特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涵盖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产业形态和新质生产方式四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我国30个省份2012-2021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研究发现:2012-2021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多数省份的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生产方式和新质产业形态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东部与东北地区区域间差距最大,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该研究识别了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演变特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
    技术经济:2024,43(4):15-25.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31210
    引用本文:周文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理据、优势与进路[J].技术经济2024,43(4):15-25.
    摘要:
    我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既是实现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所需,也是应对百年变局下中美科技博弈之所需,更是把握科技与生产力自身演进规律所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有着双轮驱动的内在逻辑,即新质生产力在引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系统性变革的同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在此基础上,我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具备“双新”优势、人民性优势、体制性优势以及基础性优势等四大优势。新发展阶段,我国应在充分利用这四大优势的基础上,以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内聚力优势为导向厘清大战略观思路,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以“出新”和“焕新”为重点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以推进科技治理现代化为主线塑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最终促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落位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贯通协同之中。
    技术经济:2024,43(4):26-37.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052904
    引用本文: 杨航英, 强永昌.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城市出口产品质量 ———基于长三角地区数据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24,43(4):26-37.
    摘要: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以我国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 2006—2015 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性,数字经济会显著提升城市出口产品质量,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仍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进口中间品质量,推动出口产品结构高端化,进而提升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非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数字经济对特大及以上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技术经济:2024,43(4):38-50.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02405
    引用本文: 江乾坤, 王成哲.东道国舆论环境与海外进入模式选择 ——基于海量媒体数据的定量考察[J].技术经济2024,43(4):38-50.
    摘要:
    逆全球化背景下日趋复杂的东道国舆论环境给我国国际化进程带来严峻挑战,对其如何影响跨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决策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检验。基于情感分析技术(NLP)和网络爬虫,对2015-2022年间830余万条媒体报道进行文本分析,构建涉华舆情指数,系统分析与检验了东道国舆论环境对我国企业海外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舆论环境越差,相比于独资模式,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相比于跨国并购,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进入海外市场;跨国企业的产权性质和国际化经验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东道国舆论环境通过影响企业的规制、规范和认知合法性来影响跨国企业投资设立模式的选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跨国企业恰当地选择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积极规避或弱化舆论风险,更好地在东道国投资布局与经营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技术经济:2024,43(4):51-63.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40705
    引用本文: 张静, 王宏伟, 陈多思.人才计划激发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就动机吗?[J].技术经济2024,43(4):51-63.
    摘要:
    面对人才计划是激励了科技人才,还是诱发了科技人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争议,本文系统梳理了人才计划选育人才特点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功能异化问题,构建了包含成就动机的科技人才激励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并使用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人才计划激励高层次科技人才成就动机的净效应。结果表明:(1)人才计划的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和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研究能力,鼓励人才自由探索和根本创新,但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工具的过度使用、薪酬待遇和资源的过度倾斜等问题;(2)适度科研经费支持有助于强化科技人才的成就动机,而过度强调绩效激励则可能产生挤出效应;(3)入选人才计划对高层次科技人才成就动机的激发作用是显著的,在继续推进人才计划支持方式的同时应正视弊端、系统谋划。
    技术经济:2024,43(4):64-74.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10104
    引用本文: 王世进, 蒯乐伊, 赵丽君.激励政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影响[J].技术经济2024,43(4):64-74.
    摘要:
    新能源汽车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市场失灵问题,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还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为了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政策。本文从单一政策效果、政策协同效果、中介效应等多角度分析激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影响,并深入研究激励政策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补贴政策、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政府购买都能够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人口越多、收入水平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的地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程度越大;(3)政府购买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4)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在激励政策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5)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区域性差异,在第一批试点城市,补贴政策的效果不再明显,甚至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在第二批试点城市中,补贴政策依然能够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6)补贴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但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表现出负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技术经济:2024,43(4):75-87.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10406
    引用本文: 王彧, 戴亿坤, 孙晓洋, 严嘉靖.农村产业扶持政策协同致富的效应和机制——基于电商与旅游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24,43(4):75-87.
    摘要:
    仓廪实则天下安,生活富裕的实现需要多方政策协同发力。本文基于2005—2019年1562个县域样本,设计三种情景来评估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两类产业扶持政策能否对农户生活富裕产生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这两类政策各自均能促进农民生活富裕,而且两者共同实施能够产生更大的效应,利用PSM-DID作为稳健性检验也同样证实存在政策协同效应。更进一步,在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机理检验后,发现西部地区的政策协同致富效应更为明显,且与单一政策相比,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间的政策协同可以通过促进乡村创业、非农就业来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协同视角考量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的政策效应,为多部门政策决策提供借鉴意义,以期形成合力助推于农民生活富裕和乡村振兴。
    技术经济:2024,43(4):88-99.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02307
    引用本文: 聂元昆, 刘莉, 崔海浪.绿色消费意愿的反应机制——品牌拟人化和产品类型的匹配效应[J].技术经济2024,43(4):88-99.
    摘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消费者如何践行绿色消费、如何对绿色产品形成绿色消费意愿是绿色消费研究的重点领域方向。为此,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研究探讨品牌拟人化类型与绿色产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及其反应机制。研究主要发现:(1)品牌拟人化与产品类型交互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对于实用型产品,能力型拟人(vs.温暖型拟人)更能激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对于享乐型产品,温暖型拟人(vs.能力型拟人)更能激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2)绿色感知质量、绿色感知价值中介品牌拟人化类型和产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3)消费动机(利己动机vs.利他动机)调节品牌拟人化类型与产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基于以上结果,研究丰富了品牌拟人化的相关研究,为企业品牌拟人化类型的选择、绿色产品的宣传、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及行为等提供现实参考价值。
    技术经济:2024,43(4):100-117.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22702
    引用本文: 付金存, 曹觊乐偲, 李皓月, 赵明炜, 郭惠民.企业 “漂绿”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技术经济2024,43(4):100-117.
    摘要:
    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层面的碳减排对于中国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但企业为迎合监管、粉饰经营业绩具有“漂绿”倾向,即以虚假不实的方式对碳排放信息进行“粉饰”。目前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缺乏系统梳理,尚未形成对企业“漂绿”的完整认知。基于此,本文首先筛选梳理2003至2023年发表的263篇英文文献和142篇中文文献,以可视化方式科学呈现企业“漂绿”的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其次,系统梳理不同研究视角下企业“漂绿”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及识别测度技术,剖析其前因后果,凝练其治理对策。再次,对既有的企业“漂绿”研究进行述评,指明其研究前景和研究不足。最后,将企业“漂绿”置于复杂经济社会系统,提出未来研究值得探索突破的六大议题,即构建基于复杂经济社会系统的企业“漂绿”行为多维理论协同整合分析框架;强化对企业“漂绿”概念内涵的认知与解读;深化企业“漂绿”复杂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拓展企业“漂绿”复杂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的研究;基于复杂组态视角拓展现有研究方法;拓展基于中国情境下的企业“漂绿”研究。本研究明确了企业“漂绿”的发展脉络和未来方向,为后续基于中国情境开展有关企业“漂绿”的复杂系统研究提供了思路。
    技术经济:2024,43(4):118-131.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00802
    引用本文:黄祎.高管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下属行为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24,43(4):118-131.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普及,“双碳”目标、共同富裕等国策对企业经营提出新要求。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和发展起到愈发关键的作用,继而对当下企业领导者们的认知和领导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过去研究关注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而对个体层面的机制研究相对匮乏。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以63名企业高层管理者与225名直接下级的匹配样本,探讨企业高管的利益相关者导向如何影响下属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高管利益相关者导向能够通过激发下级管理者的亲社会动机,从而促使下属表现出责任型领导行为和责任式创新行为;感知领导真实性调节了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下属亲社会动机的关系、以及利益相关者导向通过下属亲社会动机对下属责任型领导行为及责任式创新的间接影响。
    技术经济:2024,43(4):132-142.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20207
    引用本文: 李梦, 田增瑞, 陆羽中.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与培育机制[J].技术经济2024,43(4):132-142.
    摘要:
    构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是应对全球生态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准确把握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规律和培育机制,对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共生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对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模式、过程、稳定性及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旨在为企业和相关部门制定促进绿色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生态系统两种群共生演化模式和稳定性,受两种群相互作用的共生系数和各自种群规模上限影响。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形成不同的共生模式,其中互惠共生模式是系统共生演化最理想的状态。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发展以信任机制为基础,在共享机制、竞合机制、伙伴选择机制和价值分配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共生循环。
    技术经济:2024,43(4):143-158.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02604
    引用本文: 赵雪, 张金凤.网红直播带货售后服务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直播生态下的多主体演化博弈[J].技术经济2024,43(4):143-158.
    摘要:
    网络直播带货的售后服务持续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成为网红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梗阻。本文在厘清网红主播,直播平台和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上,构建直播生态下的三方主体演化博弈模型,并仿真分析不同主体行为在收益类、损失类和系数类参数变化下的演化博弈过程及规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本文兼顾直播平台、网红主播和消费者的“多元”属性,延伸了消费者在直播消费过程中的情感收益。主要洞见:网红主播在高效售后的状态下,对带货收益敏感度较高,对消费者冲动消费带来的超额收益敏感度较低;消费者对网红主播的情感依赖与消费意愿呈现同向变化趋势,网红主播的售后态度与平台的监管强度同步变化;在网红主播高效售后的情形下,即使消费者的功能收益较低和退换货率较高,其消费意愿并不会明显下降。
    技术经济:2024,43(4):159-176.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091919
    引用本文: 张玉豪, 张涛.碳交易和绿色补贴政策下的低碳供应链最优决策与协调[J].技术经济2024,43(4):159-176.
    摘要:
    考虑政府的碳交易管制和绿色补贴政策,针对由政府、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低碳供应链,运用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主导下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集中决策模型。重点分析了消费者绿色偏好、碳交易价格和减排成本系数对低碳供应链最优决策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利用两部收费契约和低价促销策略分别对所建模型进行了协调研究,并利用数值算例对文中结论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较强的消费者绿色偏好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绿色度、渠道成员的利润和供应链的社会福利水平;产品的绿色度和供应链的社会福利水平在集中决策模型下最高而在分散决策模型下较低;政府的最优绿色投资补贴率在消费者绿色偏好程度较强时降低而在碳减排难度较大时上升;在参数满足一定条件下,两部定价契约和低价促销策略可实现低碳供应链的完美协调。
    技术经济:2024,43(4):177-188.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21701
    引用本文: 徐晨, 王祥玮, 孙元欣.海外研发、贸易摩擦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技术经济2024,43(4):177-188.
    摘要:
    海外研发被视为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的有效路径,现有文献基于经贸自由化的前置条件证实了海外研发提升创新绩效的反哺作用。然而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愈发困难,海外研发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尚不得而知。为此,基于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探索了中美贸易摩擦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绩效。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非但没有侵蚀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绩效,反而产生倒逼效应,推动中国企业提升投资效率并积累国际投资经验,继而增强了海外研发的反哺作用。通过区分海外研发目的地,本文进一步发现倒逼效应在赴非美国家的样本中更显著。赴美研发受到贸易摩擦的冲击更为直接,稀释了提升投资效率和积累国际化经验所带来的收益。研究结论深化了国际商务理论关于贸易保护和壁垒如何影响跨国企业投资绩效的相关研究,为中国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的投资环境下如何充分释放海外研发的潜能提供启示。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5-11 , DOI:
    摘要:
    ESG作为微观企业层面迈向可持续发展进程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动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合理评估ESG的创新价值效应对于新发展阶段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样本,基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ESG表现能够强化企业创新效率,具备企业创新的效率改善效应,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第二,企业ESG表现通过强化企业研发投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三重作用机制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即以研发激励和成本节约效应改善企业创新效率。第三,企业ESG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改善效应存在异质性,表现为在市场化程度更高、民营企业和具有海外高管的样本企业中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本研究为新发展阶段立足ESG战略变革引领创新资源配置优化提供经验参考。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5-11 , DOI:
    摘要:
    碳交易政策和低碳城市政策作为两项典型的碳减排试点政策,对减污降碳是否具有政策叠加效应?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政策协同、目标协同的视角探究碳减排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碳减排“双试点”政策对减污降碳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政策实施时间越长,减排效应越强。(2)“双试点”政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挥减污降碳效应。(3)西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和发达城市实施“双试点”政策,减污降碳效果更好。(4)两个“单试点”政策都能促进减污降碳,二者相比,碳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更优,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减污效应更优。“双试点”比“单试点”政策对减污降碳更有效,先成为低碳城市试点再实施碳交易政策的“双试点”城市减污降碳效果更明显。该研究为碳减排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5-11 , DOI:
    摘要:
    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三道红线”政策的实施如何影响上市房企的债务结构。实证结果表明,“三道红线”政策对企业的流动负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长期负债有正向作用,优化调整了公司债务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1)相对于固定资产占比较低的企业而言,“三道红线”政策的实施对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企业债务结构的调整效应更明显;(2)国有企业和非东部地区的房企债务结构受到政策的冲击更大;(3)盈利能力较差,杠杆率较高的企业受到政策的冲击更大,其债务结构的调整效果更好。(4)政策出台使房地产企业加快营运资本流转,并有针对性地使用长债置换短债。本文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识别出“三道红线”政策与房地产企业负债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厘清了“三道红线”政策的作用机理,对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降低房地产企业金融化水平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5-11 , DOI:
    摘要:
    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为商业银行深化小微金融服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涵盖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五省510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调查问卷数据为样本,探讨了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精准信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同时进一步研究了信用监管环境在其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显著提升小微企业信贷精准性,且该路径能够通过削弱信息距离约束、改善客户基础条件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大型商业银行比中小型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提升小微企业精准信贷路径选择方面更有优势,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小微企业信贷能力较东部和中部地区有更大的改善潜力。此外,信用监管环境差的地区,金融科技对精准信贷发挥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丰富了金融科技改善小微企业信贷的理论解释,也为商业银行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提供了启示。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5-11 , DOI:
    摘要: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中国银行业正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那么数字化转型对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影响如何?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银行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的严峻形势下,开展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营业成本、提高银行多元化经营程度和运营效率,进而提高其盈利能力。同时,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呈现结构异质性特征,数字化转型对大规模银行盈利水平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大数据技术转型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紧接着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创新能力与行业集中度的上升均会削弱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文章的研究能够为更好地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高其盈利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23 , DOI:
    摘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将“粮田”变“良田”,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战略基点。本文在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趋粮化”影响效果的理论逻辑基础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地种粮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显著提高了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产生“趋粮化”效应,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发现,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助推耕地“趋粮化”效应不断增强。异质性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在平原、农业依赖度高及耕地面积大的地区的耕地“趋粮化”的促进效果更佳。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借助土地规模化、服务规模化及技术进步渠道影响耕地“趋粮化”。进一步研究表明,合作社发展及涉农信贷投放能够强化高标农田建设政策对耕地“趋粮化”的促进作用。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08 , DOI:
    摘要:
    近年来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瘟疫等突发事件不断侵蚀着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有效应对危机并迅速复原,城市如何增强其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已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采用NCA与QCA方法对17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定性比较分析,从整体视角探索技术、组织、环境前因条件对城市韧性的复杂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单个前因条件并不构成高城市韧性产生的必要条件,也不构成高城市韧性产生的充分条件。(2)技术、组织、环境联动匹配,形成了城市韧性的多样化组态形式,具有明显的“殊途同归”特点。具体表现为市场主导模式、社区与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模式。(3)不同时段的高城市韧性组态并不完全相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发生变化,但是以高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及高产业融合度为核心条件的模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研究结论从组态视角为城市提高其韧性提供了决策依据,弥补了传统定量分析对该问题解释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韧性及制度逻辑理论。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08 , DOI:
    摘要:
    U型(或倒U型)关系揭示了变量之间先减后增(或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体现了“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等深刻的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当前管理学研究在U型关系构建和检验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在系统阐述国内外管理学U型关系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两种不同作用机制是U型关系构建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U型关系主效应的三种构建方法和相应的构建步骤,总结了主效应检验六步骤和调节效应检验三步骤。本文整合归纳了U型关系构建和检验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管理学研究质量。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1-22 , DOI:
    摘要:
    以2016-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府补助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政府补助具有技术创新投入效应和技术创新产出效应,事后补助更能激发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产出;政府补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技术创新投入,通过促进合作研发提高技术创新产出。扩展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自身知识吸收能力越强,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的合作研发意愿、合作研发数量以及合作研发质量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上市公司所在省份高校资源越丰富,上市公司所在地设有创新型产业集群,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的合作研发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优化和有效利用政府补助政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优先出版日期:  2023-12-26 , DOI:
    摘要:
    绿色金融政策作为桥接金融与环境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绿色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采用2007—2020年中国935家制造业企业的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政策实施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产权性质和区域视角展开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①《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得益于融资约束的缓解,清洁型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活动更加积极;② 绿色信贷政策更能刺激创新含量低、回报周期短、风险较小且能反映绿色创新数量的绿色实用性专利数量的增加,但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增加作用不明显;③ 绿色信贷政策显著地增进西部地区企业创新数量的提升,对东部地区企业创新质量的激励作用较强,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更能缓解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带来更明显的绿色技术创新。最后,本文针对绿色金融如何更好的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9-27 , DOI:
    摘要:
    ESG不仅与中国经济绿色转型要求高度契合,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抓手。在此背景下,探究良好的ESG表现是否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对推动企业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9-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究ESG表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绿色金融改革能够增强良好ESG表现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减小财务风险以及缓解代理问题,进而有效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法制环境较差以及环境敏感性较低的企业中,良好ESG表现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ESG表现不仅可以增加企业创新产出,还可以优化民营企业创新结构、提高民营企业创新效率。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通过促进企业创新,进而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论揭示了ESG表现驱动企业创新的具体效应和途径,为我国持续推进ESG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9-14 , DOI:
    摘要:
    在行业和地区之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存在不均衡。本文通过构建智能化企业和非智能化企业的两部门模型,探究人工智能对企业研发价值的影响进而促进生产要素的再配置。研究发现:同一行业中,人工智能将提高智能化企业研发价值,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智能化企业转型升级。在不同行业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提高智能化企业生产效率,但由于价格效应和需求效应,非智能化企业获益更多,转型升级将被阻断。政府补贴政策将促进智能化企业向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非智能化部门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当两部门企业均实现智能化生产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两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和资本收入份额将趋于相同数值,社会将进入智能化均衡发展阶段。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7-11 , DOI:
    摘要:
    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格局的形成,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角逐中如何聚焦主业经营、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俨然成为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沪深A股2013-2021年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逆向混改”能显著抑制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这一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旧成立。(2)“逆向混改”通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和缓解代理问题削弱民营企业多元扩张的动机,从而倒逼其合理配置自身资源,剥离低效、非主业业务。(3)在实业类国有资本、央企国有股参股民营企业时,“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抑制作用更显著。(4)“逆向混改”在抑制民营企业盲目多元扩张的同时,亦能促进民营企业回归主业经营,增加研发投入与提升创新产出。本研究为民营企业聚焦主业经营、培育主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7-11 , DOI: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企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不断受到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影响,数字化成为制造企业应对挑战和获取竞争优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有效识别数字化能力维度并测量对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为了探索制造企业数字化能力的结构维度,并开发数字化能力的测量量表,首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识别出以数字化战略能力、数字化资源支持能力、数字化协同能力、数字化分析能力以及数字化学习能力为主要范畴的数字化能力维度模型;其次,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扎根理论分析,编制数字化能力测度的初始量表;最后,通过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分析,确定数字化能力的一阶五因素最优测量结构,从而开发出数字化能力测量量表。研究有助于更为深入地揭示制造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本质构成,为数字化能力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5-30 , DOI:
    摘要:
    商业信用融资作为一种非正式融资渠道,是企业直接融资和短期融资的重要来源,对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效果及其潜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商业信用融资,且这一促进效应在行业竞争度更高、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以及信贷可得性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降低供应商集中度、改善信息环境等渠道促进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还会有助于企业获取期限较长的商业信用融资。最后,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商业信用融资效果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果意味着,加快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适应新发展阶段转型升级阵痛,促进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5-09 , DOI:
    摘要:
    过去20年来不平等的加剧是各国家经济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技术进步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关键。本文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14篇关于技术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实证研究进行编码统计,得到222个影响估计量,并对各文献中技术和收入不平等的衡量方法、数据来源、模型设定、控制变量进行分类编码,研究技术对收入不平等总的平均效应以及不同文献之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考虑了文献的异质性后技术进步是显著加剧收入不平等的,在这一研究领域存在明显的正向发表偏倚。偏向型技术进步相较于其他类型技术对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作用更大;高低技能工人收入差衡量收入不平等得到的结果更大;数据集的年份越近,反映的技术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越小。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5-06 , DOI:
    摘要:
    近年来国家公共科研基金项目等政府财政投入在推动中国基础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数据与工科I区期刊论文发表数据进行匹配,本文研究项目资助对基础科学研究质量的影响,并从团队合作创新的视角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项目资助可以提升基础科学研究的质量,且这种效应呈“倒U”型特征;项目资助有助于扩大科研团队合作的人员规模、促进跨机构合作创新、促进学科内纵深合作和更大规模的跨学科合作,进而提升了基础研究质量。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4-17 , DOI:
    摘要:
    为探寻如何在引进发展模式下获得更好的产业发展效果,提出引进培育能力概念,并基于此概念构建产业引进发展绩效与引进培育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探讨新兴产业的绩效与培育能力之间的关联性,并以我国高铁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2011—2020年)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同样是采用引进培育的方式,不同的产业在发展绩效和引进培育能力上存在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在融资能力、经济绩效、国际市场、再创新能力、海外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普遍较弱的现象。此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兴产业应重视的能力和绩效的培育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良好发展阶段的产业(如高铁产业),要进一步提升市场绩效,则需要增强系统化能力,同时,要提高发展绩效,则需要提升整合转化能力;对一般发展阶段的产业(如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进一步提升市场绩效,则需要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同时,要提高发展绩效,则需要提升融资能力,等等。最后,还发现引进模式下新兴产业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跨越赶超的效果,关键在于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环节、对内生创新能力的塑造和提升、全产业链的同步创新升级等。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3-15 , DOI:
    摘要:
    当前全球分工体系进入加速重构期,如何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实现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要义。文章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利用熵权TOPSIS测度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深度剖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我国出口技术升级;此种提升效果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但对西部地区出口质量有负向抑制作用。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经济通过促进知识溢出、加快市场化进程实现出口技术升级;但数字经济的发展反而引致劳动降级,阻碍了出口技术升级;从产业转型升级来看,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快出口产品技术升级,但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路径并不明显。进一步地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出口技术升级的提升效果在中低技术行业中更为突出。文章结论为探明以数字经济引领贸易创新发展、提升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数据支撑及分析视角,为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提高中国高质量外循环发展质量提供新思路。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3-07 , DOI:
    摘要:
    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型集体经济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主要涉及其生产效率、组织方式、公共参与等生产流通过程,而对分配机制关注较少。“分配”是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末端,也是切实影响农民收入与获得感的前端,对调动农户积极性、促进合作社永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重点关注新型集体经济及其分配机制对农民收入和获得感的影响,基于对集体经济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对四川省青神县百家池村的案例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于村民收入增长和获得感提升都有明显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个可持续而激励相容的分配机制,在恰当的分配机制下,新型集体经济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2-28 , DOI:
    摘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驱使下,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互动呈现出“为创新而竞争”的新内涵和新特征。本文基于258个地级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地方政府创新扶持政策的本地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就本地效应而言,创新扶持政策对本地创新水平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就目前而言,政策激励总体上是有效的。与此同时,创新政策的本地效应随着地方财政规模的扩大而增强,表现出显著的门槛特征。(2)就空间效应而言,本文为区域创新竞争提供了实证依据,也发现区域创新竞争的空间效应同样表现出低强度时促进、高强度时抑制的倒U型特征,但这一空间效应在中西部城市中并不明显;(3)对创新质量的异质性检验显示,区域创新竞赛更容易激励低水平的创新活动,加剧了区域创新发展中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地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创新“竞合局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2-28 , DOI:
    摘要:
    伴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与银行网点的扩张,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信贷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也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利用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及企业与银行地理坐标数据,计算得出银企距离指标,分析银企距离缩短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距离缩短提升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需求侧来看,长期信贷占比的增加降低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供给侧来看,银企距离的缩短增强了关联银行产品承销动机下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同时,宽松货币政策强化了上述影响。文章分析结论有利于提升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避免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同时避免信贷资金回流金融体系造成的系统金融风险发生。
    优先出版日期:  2022-12-29 , DOI:
    摘要:
    绿色技术创新是否能提升企业价值,关系到企业持续投入的动机。但由于其微观机理尚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难以实现“有意义的创新”(Meaningful Innovation)。“有意义”的绿色技术创新必定带领企业技术进步,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提升。进一步本文发现这一价值创造机制与企业治理主体的特征有关。其中,高管自恋程度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冒进程度,“国家队”持股比例意味着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且关系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方向及市场对企业技术回报的信心。因此,将二者共同放入绿色技术-意义创新-创新价值的模型中,探索其对价值创造机制的双重调节作用。以618家在2015-2019年内持续有研发活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面板OLS模型分析发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通过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企业价值,即绿色技术意义创新会提升企业价值。进一步,企业高管自恋和“国家队“持股比例共同调节企业绿色意义创新的中介作用,同时,企业抗风险能力有助于企业技术进步对企业价值的贡献。最后,就绿色创新理论与企业治理进行了讨论,希望对我国刚起步的“意义创新”研究有所贡献。
    优先出版日期:  2022-07-19 , DOI: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现象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首先从在营企业注册资本额和企业新增吸收资本总额两个指标分析了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主要表现:南北差距持续拉大,且以2013年为界呈现两阶段特征。基于此,本文采用2002-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从供给侧视角分析企业投资对全国、北方及南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企业投资是否是拉大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在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条件下企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投资对南北方地区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南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高于北方地区,加之南方地区企业获取的投资额远高于北方地区,故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2)以2013年为界,不论是南北方地区企业投资的经济效应均会逐渐减弱,但企业投资对南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始终高于北方地区。(3)无论是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企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均会随着对外开放的提高而减弱;(4)就北方地区而言,企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效应随着政府干预的降低而增强,而对于南方地区则不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整体上看,企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我国的南北经济差距,且南北方企业投资领域的差异导致的新旧动能转化的差异,存在进一步拉大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可能。
    优先出版日期:  2022-06-24 , DOI:
    摘要:
    综合利用指数模型法、DEA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实证检验国家中心城市自身创新能力及区域辐射效果。结果显示:国家中心城市绝大多数创新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对其所在城市群具有显著领先优势。北京、重庆、成都及近几年西安达到了创新投入产出的相对最优效率,但上海、广州、天津、武汉、郑州则因创新人才过度聚集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原因面临创新发展“不充分”问题。绝大多数国家中心城市对所在城市群产生了积极的创新引领效果,但西安对所在关中城市群空吸效应大于反哺效应可能引发创新区域“不平衡”问题。据此,将国家中心城市大致划分为成熟型(北京、上海、广州)、成长型(西安、武汉、成都、郑州)和“双核”趋弱型(天津和重庆)。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1,40(9):172-180, DOI:
    [摘要] (1048) [HTML] (0) [PDF 1.57 M] (5577)
    摘要:
    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快速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国际社会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努力,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40余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增长,占全球比重逐步升高,为提升发展质量,彰显大国责任,需要积极科学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同时,双碳发展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深远影响,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将发生深刻调整。面对重大机遇挑战,应以战略性思维统筹推进双碳工作,找准发力点,分阶段稳步实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低碳创新发展。
    2005,24(6):42-45, DOI:
    [摘要] (360) [HTML] (0) [PDF 152.74 K] (5111)
    摘要:
    加入WTO之后,走跨国经营经营之路成为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本在论述了跨国经营过程中单个游离中小企业容易受到资源、成本、创新能力、品牌等的制约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应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新途径,并进一步论述了这一投资方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最后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2010,29(12):107-112, DOI:
    [摘要] (3665) [HTML] (0) [PDF 293.63 K] (5075)
    摘要:
    本文基于1997-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研究表明, 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沿东、中、西部递增。养老、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 转移支付收入并未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其对城乡收入的贡献沿东、中、西部递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结果表明, 除西藏外, 其他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借鉴市场化指数的方法, 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公平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区域性特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财政偏向是城乡收入差距
    2010,29(12):1-6, DOI:
    [摘要] (4252) [HTML] (0) [PDF 509.37 K] (4635)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首先需要新兴技术的支撑, 而新兴技术从形成到商业化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商业化中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 阐述了政府政策的作用, 提出政府在新兴技术商业化的不同阶段为有效促使新兴技术尽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应采取的政策。
    2010,29(12):32-35, DOI:
    [摘要] (3148) [HTML] (0) [PDF 173.59 K] (4293)
    摘要:
    本文对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前50只股票的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创业板市场存在着严重的IPO抑价现象。然后,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检验出创业板IPO抑价不是来源于一级市场的故意抑价, 可能来源于二级市场的错误定价。
    2021,40(11):46-61, DOI:
    [摘要] (350) [HTML] (0) [PDF 17.71 M] (4189)
    摘要: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来源,利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2011-2018年,中国区域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四大板块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呈非均衡性和渐进演进态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除东北部外,全国和其他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且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和东北部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趋同,但收敛速度不同步。
    2006,25(4):75, DOI:
    [摘要] (440) [HTML] (0) [PDF 181.25 K] (3960)
    摘要:
    2004年10月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旨在为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应用指南。本文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产生及其贡献与不足,其次阐述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最后比较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联系与区别,以期对理解、掌握和运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有所裨益。
    2010,29(12):28-31, DOI:
    [摘要] (3331) [HTML] (0) [PDF 282.18 K] (3712)
    摘要:
    本文基于大学衍生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识别出大学衍生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 然后以武汉地区高校衍生企业的问卷调研为样本进行Logit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对大学衍生企业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是否引入代理企业家、外部环境对衍生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母体大学对衍生企业的支持方式, 而技术的领先性、技术发明人的产业经验和其在企业中角色的影响并不显著。
    2005,24(12):93-95, DOI:
    [摘要] (335) [HTML] (0) [PDF 99.56 K] (3648)
    摘要:
    KPI理论提出比较早,其在国内的应用比较成熟;而BSC理论提出相对要晚,是一套更为先进的理论,其在国内的应用并不成熟。如何将成熟的KPI方法和先进的BSC理论结合并有效应用于管理实践,是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为给企业提供解决此问题的参考,本文从理论分析着手,提出了以BSC理论为基础的KPI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方法,并以作者亲历的案例对设计方法的应用进行说明。
    2009,28(12):83-87, DOI:
    [摘要] (716) [HTML] (0) [PDF 313.85 K] (3569)
    摘要:
    本文以发生于2000—2007年的36起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基于单一指标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后,其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基于综合指标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跨国并购后,虽然其短期综合绩效未能得到改善,但并购后2~3年的综合绩效有一定提高,但绩效改善并不显著。分行业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后的财务绩效要好于信息业和家电业的企业。
    2010,29(12):7-11, DOI:
    [摘要] (3904) [HTML] (0) [PDF 200.87 K] (3564)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仍是战略性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实现, 这有赖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而构造知识基础与建设技术体系是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两个重要基础。构造知识基础应关注其与研究人员的匹配, 建设技术体系应包括发展选择与识别技术的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技术的市场应用能力和政府强有力的扶持这四方面的能力。
    2009,28(9):115-119, DOI:
    [摘要] (654) [HTML] (0) [PDF 214.52 K] (3231)
    摘要:
    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特征和领导力本质的深入分析,系统研究了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领导力的关系,明确了"群领导力"的内涵,构建了群领导力作用模型,并剖析了组织变革导向和文化变革导向群领导力的作用机制.
    2010,29(12):95-101, DOI:
    [摘要] (2661) [HTML] (0) [PDF 349.20 K] (2957)
    摘要:
    本文通过将MonteCarlo模拟理论、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和三阶段DEA模型理论相结合, 选取效率评估指标和环境变量指标, 测算了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项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后的我国20家信托公司2004-2008年经营的真实效率。结果显示: 我国金融信托业的真实效率不仅主要受配置效率的影响, 还受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项的影响, 从而验证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我国金融信托公司经营的真实效率的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影响的假设。
    2009,28(10):80-86, DOI:
    [摘要] (896) [HTML] (0) [PDF 451.33 K] (2955)
    摘要:
    网络中的虚拟社区是现代舆论传播最为自由的空间,良好的社区交流利于舆论的有序发展,反之,如果社区中出现欺诈或不文明情况时,将严重影响网络舆论的有效发展。因此对网络虚拟社区进行有效管理对国家经济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要对网络虚拟社区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了解网络虚拟社区中人员交流的特征。本文采用网络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虚拟社区的典型形式之一———网络论坛中的社区模式及成员间交流的特征进行了凝聚子群分析,并对划分出的子群进行凝聚性检验。得出结论:网络论坛中成员间通过交流形成不同的虚
    2008,27(6):21-27, DOI:
    [摘要] (277) [HTML] (0) [PDF 551.39 K] (2947)
    摘要:
    通过对领导学经典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探索了领导学理论演进的趋势和脉络,指出传统领导理论到领导力理论的演进过程是研究者透过领导现象关注领导环境进而关注领导实质(变革和愿景)的过程.在对大量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领导力研究框架,指出了理论研究的三个方向:基于认知和学习的领导愿景、影响变革难度的组织和社会文化环境、决定领导愿景实现程度的团队领导结构.最后提出了创业领导力的概念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0,29(12):113-116, DOI:
    [摘要] (2515) [HTML] (0) [PDF 160.69 K] (2881)
    摘要:
    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指出农民缺乏财产性收入并不是因为农民家庭没有财产,而是因为农民家庭所拥有的财产缺乏合法所有权制度的保障,这使得农民家庭拥有的资源是一种僵化资产,无法转化为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因此,解决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一种能够将农民拥有的资产转化为资本的所有权制度。
    2006,25(5):35, DOI:
    [摘要] (214) [HTML] (0) [PDF 211.75 K] (2864)
    摘要: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正确解决产业提升及产业选择问题,对未来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温州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得到激发,温州三次产业发生了重大演变,从农业为主导经济迅速上升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并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工业经济继续成为对温州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行业结构不断改善,品牌经营迅速兴起,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第三产业得到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但是经分析研究,温州产业结构也出现不可回避的问题,如高增长行业的地位不突出和
    2010,29(12):117-121, DOI:
    [摘要] (2771) [HTML] (0) [PDF 201.90 K] (2824)
    摘要:
    本文以现有理论研究为基础,首先构建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指标综合权重设计方法,建立了企业信息化指数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证研究确定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06,25(8):76, DOI:
    [摘要] (448) [HTML] (0) [PDF 181.75 K] (2804)
    摘要:
    由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为了使企业在重重风险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可行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以便有效地控制企业风险。本文着重从财务分析学的角度探讨了几种基于财务比率因素的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的模型预警方法。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10,29(12):74-76, DOI:
    [摘要] (4313) [HTML] (0) [PDF 179.70 K] (2147)
    摘要:
    本文运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 对1985-2008 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 1985-2008 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47%, 仅次于物资投入的贡献率, 而劳动投入和土地的贡献率却很小; 从经济增长发展阶段来看,“十五”期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 达到55.08%, 但没有呈现规律性的增长态势。
    2010,29(12):1-6, DOI:
    [摘要] (4252) [HTML] (0) [PDF 509.37 K] (4635)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首先需要新兴技术的支撑, 而新兴技术从形成到商业化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商业化中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 阐述了政府政策的作用, 提出政府在新兴技术商业化的不同阶段为有效促使新兴技术尽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应采取的政策。
    2017,36(12):1-10, DOI:
    摘要:
    系统回顾了目前各国的创新范式及其不足,结合企业最佳创新实践,首次提出“整合式创新”这一基于东方智慧的全新创新范式,阐述了其定义和概念框架,论述了其内涵,并总结了理论贡献和政策启示。整合式创新是战略视野驱动下的创新范式,是战略创新、协同创新、全面创新和开放创新的综合体,体现了中国情境和东方文化的智慧。整合式创新的四个核心要素即“战略”“全面”“开放”与“协同”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整合式创新是顺应人类文明进化、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的,满足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管理需求和支撑科技强国战略实施的原创性理论范式,也是促进我国企业构建全球创新领导力的实战思维。
    2010,29(12):7-11, DOI:
    [摘要] (3904) [HTML] (0) [PDF 200.87 K] (3564)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仍是战略性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实现, 这有赖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而构造知识基础与建设技术体系是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两个重要基础。构造知识基础应关注其与研究人员的匹配, 建设技术体系应包括发展选择与识别技术的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技术的市场应用能力和政府强有力的扶持这四方面的能力。
    2010,29(12):107-112, DOI:
    [摘要] (3665) [HTML] (0) [PDF 293.63 K] (5075)
    摘要:
    本文基于1997-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研究表明, 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沿东、中、西部递增。养老、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 转移支付收入并未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其对城乡收入的贡献沿东、中、西部递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结果表明, 除西藏外, 其他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借鉴市场化指数的方法, 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公平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区域性特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财政偏向是城乡收入差距
    2010,29(12):62-67, DOI:
    [摘要] (3574) [HTML] (0) [PDF 433.72 K] (2347)
    摘要:
    本文结合STIRPAT扩展模型, 依据一次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1990-2006 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碳排放量, 并对潜在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中国省域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 其中能源强度、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 而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碳排放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特征。同时, 省域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存的现象。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 这种现象是系统过程的作用结果。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耦合现象
    2010,29(12):68-73, DOI:
    [摘要] (3499) [HTML] (0) [PDF 665.20 K] (2413)
    摘要: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根本共同点在于均需要提高广义资源生产率( 生态效率) , 不同点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突破点等不同。本文基于资源产出率的理论分析、情景分析和实证研究, 探讨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碳减排的途径。本文认为, 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来提高碳生产率是可行的, 其效果是资源效率效应和资源结构效应的叠加, 可以此表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相互关系。最后, 我国1990-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2010,29(12):49-53, DOI:
    [摘要] (3479) [HTML] (0) [PDF 227.51 K] (2204)
    摘要:
    本文从发展中国家整体与中国个体两个层面, 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母国技术进步的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 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别对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动力、机理及效应进行了归纳。最后, 提出一个有关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
    2010,29(12):36-40, DOI:
    [摘要] (3382) [HTML] (0) [PDF 381.80 K] (2245)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的现状, 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 选择显示性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这3个指标, 利用出口数据评价方法, 对我国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对我国整体产业及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 我国农业原材料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弱, 而出口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很强; 但从整体上看,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还较低。
    1996,15(5), DOI:
    摘要:
    赵经彻,男,汉族,1936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合肥工业大学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克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57年8月到1980年7月在枣庄矿务局陶庄煤矿历任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1980年7月至1985年6月在克州矿务局兴隆庄煤矿任总工程师兼第一副矿长、矿长;1985年6月至1991年4月任克州矿务局副局长;1991年4月至1995年12月任克州矿务局局长。他是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家、济宁市工业优秀企业家、山东省重教育人企业家.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
    2010,29(12):28-31, DOI:
    [摘要] (3331) [HTML] (0) [PDF 282.18 K] (3712)
    摘要:
    本文基于大学衍生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识别出大学衍生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 然后以武汉地区高校衍生企业的问卷调研为样本进行Logit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对大学衍生企业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是否引入代理企业家、外部环境对衍生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母体大学对衍生企业的支持方式, 而技术的领先性、技术发明人的产业经验和其在企业中角色的影响并不显著。
    2010,29(12):77-84, DOI:
    [摘要] (3317) [HTML] (0) [PDF 416.28 K] (2009)
    摘要:
    本文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 应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法, 建立了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 定量分析了1999-2008年内蒙古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强度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经济产出规模对内蒙古该阶段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 达到89.22%, 其他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的大小排序依次是产业结构( 17.01%) 、能源强度( - 6.71%) 、人口规模( 2.78%) 、能源结构( - 2.30%) 。因此, 目前内蒙古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能源
    2010,29(12):32-35, DOI:
    [摘要] (3148) [HTML] (0) [PDF 173.59 K] (4293)
    摘要:
    本文对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前50只股票的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创业板市场存在着严重的IPO抑价现象。然后,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检验出创业板IPO抑价不是来源于一级市场的故意抑价, 可能来源于二级市场的错误定价。
    2017,36(12):11-22, DOI:
    摘要:
    利用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重污染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地方官员的晋升压力对这种影响的作用效应,并考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有或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在上述影响和效应上的差异,以及转变晋升考核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够促进污染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受到地方官员晋升压力的制约,即较高的晋升压力会削弱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上述影响在民营企业尤其是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最后指出,在官员考核指标中加入环境质量等要素、建立综合考核机制,能够有效抑制官员晋升压力的负面作用。
    2010,29(12):122-126, DOI:
    [摘要] (2998) [HTML] (0) [PDF 208.02 K] (1764)
    摘要:
    物流服务商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努力水平会对零售商的利润产生重要影响。一般的物流合同不能有效鼓励物流服务商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努力水平。为此,本文建立了一种成本分担与收入共享合同。该合同在不损害物流服务商利益的前提下, 使物流服务商提高保鲜努力水平;同时,零售商分担部分保鲜努力成本,并分享部分销售收入给物流服务商。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合同可形成一种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提高物流服务商对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努力水平,最终实现系统利润的最大化、双方的共赢。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09,28(6), DOI:
    摘要:
    本文利用1995--2005年我国GDP、能源消费和资源税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我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能够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规模,同时对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但扩大了大部分地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这说明,现阶段我国应该分地区、分税率进行碳税征收,以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保持经济增长和体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005,24(9):19-22, DOI:
    摘要:
    产业共性技术为多项其它技术提供基础,具有宽广的应用范围和众多的技术使用者,由此决定了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存在双重失灵: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在共性技术供给过程中要同时解决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的问题。
    2006,25(2):85-88, DOI:
    摘要:
    生物质能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对于以生物质秸秆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而言,其产品的成本受生物质秸秆收集成本的影响很大,控制生物质秸秆的收集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是企业所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应用定积分微元分析法,对给定环境下生物质秸秆的收集成本的计算进行了推导,建立了数学模型。最后,本文考察了在山东省应用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Power Generation,缩写BGPG)的收集成本情况。
    2009,28(1):104-108, DOI:
    摘要:
    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嵌入性理论的原始研究文献,对嵌入性理论的发展脉络、分析框架和层次结构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理论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6,25(5):74-77, DOI:
    摘要:
    论文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评价方法。对2004年全国各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析,并且对各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1998-2004年间的发展变化趋势又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
    2005,24(5):9-11, DOI:
    摘要: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考察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进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短期,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互为因果,从长期看,外商直接投资也构成了我国技术进步的原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004,23(1):62-63, DOI:
    摘要: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为什么存在信息不对称呢?首先,信息不对称是人们进行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分工的不断演进。然而.分工再提高了生产能力的同时,使得人们只能了解与自己从事的工作相关的较小范围的世界。对别的产品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使用上,和其生产相比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此外,分工也使得人们之间的依赖性增强、依赖性增强使得交易的进行成功与否非常重要。第二.交易的知识是有限的。交易知识的有限性一方面是由
    2005,24(9):25-28, DOI:
    摘要:
    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是一种长期投资,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决策,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甚至承担很大的风险。现在我们很多产业尽管经济规模得到了迅速壮大,但技术一直是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软肋”。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的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明显缺少底气,核心技术的缺乏,成为国内企业全面参与全球竞争的桎梏。因此,肩负起技术创新的“主体”使命,是我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2005,24(7):66-69, DOI:
    摘要:
    本首先在献回顾的基础上,指出西方学在研究公司业绩与自愿性披露相互关系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然后,本通过建立一个线性回归模型,对公司盈余业绩与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程度与公司盈余业绩成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9,28(4), DOI:
    摘要:
    本文对我国科技活动的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间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类科技活动的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和创新绩效的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Pearson、Kendall和Spearman三种相关分析测算了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运用Enter回归分析方法测度了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对创新绩效的贡献度。得出结论: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二者对创新绩效的贡献都为正;直接人力资本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略低于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R&D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直接人力资本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于不同主体的科技活动,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以及前两者对后者的贡献度存在差异。
    2004,23(5):30-32, DOI:
    摘要:
    一、商业集群的内涵及其模式。企业集群是企业按行业或相关产业在地域空间积聚的现象,是产业组织在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组织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层级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更稳定,比层级组织更灵活。商业集群是指商业企业(主要是指直接以媒介商品交易为专门职能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以及金融、餐饮、储运、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关联企业在空问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
    2005,24(1):48-49, DOI:
    [摘要] (238) [HTML] (0) [PDF 79.03 K] (297)
    摘要:
    1、KPI考核的内涵。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中可翻译为“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量、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一种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
    2005,24(1):46-48, DOI:
    摘要:
    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新视角,已广为各国政府和众多国际性组织关注,在理论研究中也受到各国学的普遍关注,本以集群网络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切入点,从基于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两个角度对合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合作稳定性的原因所在。
    2009,28(6), DOI:
    摘要:
    本文通过经济理论模型演绎,分析了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契机和配套的动力支撑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创意农业需要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和配套的制度创新,需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需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2010,29(3):40-45, DOI:
    [摘要] (505) [HTML] (0) [PDF 2.35 M] (662)
    摘要:
    本文以能源碳排放的总量和份额为排放数量指标,以排放强度和人均排放为排放效率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域的能源碳排放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GDP 标准下的经济强省大多属于“高排放”类型,其中部分省甚至属于“高排放-低效率”类别。因此,我国较大比重的GDP 和人口处在相对“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下。这对于我国实现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的战略目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005,24(8):70-72, DOI:
    [摘要] (136) [HTML] (0) [PDF 37.42 K] (375)
    摘要:
    长三角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竞争中存在明显的过度竞争问题,主要表现在地价过低、税收过于优惠、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方面。过度竞争既影响了整体的经济效率也影响了社会公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区间的利益冲突、现行的政府考核机制以及地区间协调机制的缺乏。规范招商引资竞争的可行对策措施有:改革现行的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准确定位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地位、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等。
    2006,25(2):5-7, DOI:
    摘要: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的量化评价方法国内外尚处在探索研究之中,也一直是环境管理理论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探讨面向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引进、实施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初步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该评价指标体系由多项基础要素、状态要素、支持系统和最终集成的综合结果所组成,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和要素层四个等级
    2007,26(1):22, DOI: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当前理论界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企业、产业竞争力角度,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尚缺乏.对于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说,产业集群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WTO环境下贯彻十六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大量深入调研基础上,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新钻石模型",对具典型意义的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于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有战略意义.
    2007,26(4):6, DOI:
    摘要:
    中小商业企业"扎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集群是中小商业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概括了中小商业企业集群的六大特征,分析了中小商业企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提出了我国中小商业企业集群的三种主要演化机制,即产业互动主导机制、自然演化主导机制和政府主导机制.
    2008,27(9):88-93, DOI:
    摘要:
    2004年,中国开始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激励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保费补贴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保决策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保费补贴激励和风险厌恶激励成为推动农户参保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指出,提高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和设计符合农户需求的保险险种,能够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深入发展。

版权信息

    刊名:《技术经济》编辑部

    主编:李平

    副主编:李志军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980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444/F

    E-mail :jishujingji@cste.org.cn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